文化中國行|困牛山戰(zhàn)斗遺址: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
- 作者:姚曼
- 來源:當代先鋒網
- 發(fā)布時間:2025-06-29 09:11:51
困牛山戰(zhàn)斗遺址簡介:
困牛山紅軍戰(zhàn)斗遺址位于銅仁市石阡縣西北部,距石阡縣城33公里,是紅六軍團第十八師52團戰(zhàn)士集體跳崖壯舉發(fā)生地。該遺址現有紀念碑、紅軍廣場等紀念設施,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紅色教育基地。今年,石阡縣甘溪困牛山紅軍烈士陵園獲批第七批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
困牛山紅軍廣場。
1934年10月,紅六軍團西征進入石阡途中,甘溪戰(zhàn)斗失利,陷入湘桂黔三省敵軍重圍。為掩護軍團主力轉移,紅六軍團第十八師52團把敵軍引向了困牛山。前面是步步逼近的敵人和被敵軍當成擋箭牌的老百姓,后面是懸崖,在生與死的抉擇中,戰(zhàn)斗到最后的百余名紅軍戰(zhàn)士寧死不誤傷群眾、寧死不做俘虜,毅然集體縱身跳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英雄壯舉、愛民壯舉。
石阡縣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服務中心主任黃天麗:銘記紅軍的壯舉
北有狼牙山,南有困牛山。石阡困牛山,流傳著英勇的紅軍在這里浴血奮戰(zhàn)、舍生取義的感人故事。
硝煙散去,豐碑永存。如今的困牛山草木蒼翠,山腰間矗立著火炬形狀的困牛山紅軍壯舉紀念碑,象征著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 “困牛山戰(zhàn)斗歷經3個晝夜,雖然紅軍傷亡慘重,但為紅六軍團主力順利突圍贏得了寶貴時機。1934年10月24日,紅六軍團與紅三軍在銅仁印江木黃勝利會師。至此,紅六軍團西征歷時80余天,行程5000余里,完成了中革軍委下達的先遣西征探路任務?!笔淇h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服務中心講解員劉臻向記者介紹。
困牛山紅軍壯舉紀念碑。
困牛山戰(zhàn)斗遺址保護展示園在2021年被列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貴州省“1+3+8”標志性項目之一,是集愛國主義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文化教育為一體的宣傳教育基地。據石阡縣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服務中心主任黃天麗介紹,石阡人民銘記紅軍壯舉,近年來在將紅色資源進行活化利用的基礎上,進一步保護好、挖掘好、宣傳好紅色文化資源,建設了紀念碑廣場、困牛山紅軍廣場等項目,提升紅色教育基地的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
困牛山紅軍壯舉展陳中心及縣委黨校。
2022年建成的困牛山紅軍壯舉展陳中心,有320平方米展陳大廳。展陳內容以1934年10月任弼時、蕭克、王震等領導的紅六軍團長征先遣隊轉戰(zhàn)石阡為主線,展現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在石阡開展的一系列革命活動以及在石阡發(fā)生的英雄壯舉和相關事跡。2024年對部分展陳內容作了數字提升優(yōu)化,提升了吸引力和體驗感。劉臻說:“困牛山戰(zhàn)斗中,紅軍戰(zhàn)士寧死不傷百姓、寧死不做俘虜,毅然集體跳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英雄壯舉、愛民壯舉。他們的故事激勵著后人牢記先輩遺志,勇往直前?!?/span>
隨著困牛山戰(zhàn)斗遺址、困牛山紅軍壯舉展陳中心、紅色驛站、紅色教育培訓基地等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相繼開放,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困牛山,緬懷革命先輩的光輝事跡。劉臻介紹,“2024年,困牛山戰(zhàn)斗遺址共接待講解服務場次550場3萬余人。”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文/姚曼
編輯/黃若佩
二審/曹雯
三審/黃蔚 陳曦
-
【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從籃球熱到稻花香,來看“村BA”后花園的豐收故事
水車不斷轉動,蟬鳴伴隨著濃郁的稻香宣告著秋天谷物的豐收。臺江縣臺盤鄉(xiāng)陽芳村,因緊鄰“村BA”發(fā)源地臺盤村,其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環(huán)境特點,被譽為“村BA”的后花園。
-
促進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yè)|貴州建設省內外服務“一張網”
今年以來,貴州堅持就業(yè)優(yōu)先戰(zhàn)略,實施“六六就業(yè)穩(wěn)崗計劃”,強化省外省內就業(yè)服務“一張網”建設。
-
貴州省首個集中供熱項目取得關鍵突破!主廠區(qū)建設正式啟動
開陽熱電聯產及配套項目是貴州省興建的第一個集中供熱項目,是為開陽工業(yè)園配套建設的省重點工程項目。